近日,為了發動更多科研國家隊參與產業創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主辦的東方科技論壇“光學量子調控技術在汽玻產業當中的應用前景探討”學術研討會(下稱“研討會”)在上海召開,相關科研機構和汽車玻璃產業龍頭企業在研討會上共同商討產業未來。
汽車玻璃要求更高
近年來,上海在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方面做了不少動作。
2016年6月7日,由工信部批準的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在上海安亭投入運營。
2019年8月23日,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正式開園。
今年6月27日,“無人駕駛”網約車起在上海嘉定區的測試道路上亮相, “自動駕駛” 技術迎來新的里程碑。
隨著汽車產業變革進入新階段,對于汽車玻璃也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 吳斯潔攝
金晶集團研發總經理季亞林表示,新冠疫情加劇了汽車行業分化的趨勢,一邊是傳統汽車巨頭艱難度日,另一邊是新能源車企銷量,盈利和市值全方位的高歌猛進。
車聯網、電子化、智能駕駛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作為外維護結構的汽車玻璃,新能源汽玻對面積要求越來越大、重量越來越輕,同時對安全、舒適、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來說,應對汽車智能化和新能源發展趨勢,客戶目前主要是希望玻璃能從傳統遮風擋雨的基本功能,變成一個更加功能化的玻璃,甚至多功能集成的玻璃,如調光玻璃、光伏玻璃、顯示玻璃、天線玻璃、鍍膜隔熱玻璃等。” 福耀集團光電技術驗證工程師林壽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同時,自動駕駛的大趨勢,車載傳感器、攝像頭等附件增多,對玻璃的光學性能和造型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保證所獲取收集的信號不失真,不變形。” 林壽說。
和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智能汽車掀起了能源革命。信義集團技術總監楊建軍認為,目前來看,汽車玻璃在節能方面的需求很大。
車規級產品不多
從當前市場需求來看,汽車玻璃占整車面積比例逐步增加,而且對功能化需求也越來越多,主要還是要朝著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同時需要進行跨行業合作,提供整套系統解決方案。
“比起在汽車玻璃上做諸如顯示這類附加功能,保證汽車玻璃的在駕駛過程中的清晰度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增強節能效果和降低成本是兩個實用的需求,畢竟汽車玻璃是易損品。至于在汽車玻璃上實現新功能,我個人認為‘疏水’功能和隔音隔熱功能是消費者較需要的。” 楊建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此外,林壽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汽車玻璃產業目前也面臨一些困難,比如越來越高的客戶要求和車規級新技術產業化步驟的不同步。
“市場對新技術的應用需求是強烈且迫切的,現有技術多不是車規級的產品,在汽車玻璃應用方面成本過高,不具備市場化的可能性。這是我們需要克服的問題。” 林壽說。
同時,季亞林也表示,各大車企對傳統汽車玻璃廠商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需求。在繼續保持相同綜合性能下的成本優勢前提下,逐步引入創新技術將成為全球汽車玻璃產業鏈的轉型發展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