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滄州的氣溫已有些炎熱,河間市華日玻璃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更是熱浪襲人,但工人們依然愉快地忙碌著。
經過拉絲、吹制、切口、接手把、高溫退火等一系列工序,一個個精美的玻璃杯等產品呈現在眼前。“公司3月復工,目前生產已全面恢復,而且產能明顯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公司總經理張洪建笑著說。
張洪建表示,公司是當地傳統的外貿企業,已經有30年歷史,超過80%產品出口。今年受疫情影響,外貿訂單紛紛撤單或延期發貨,頗為無奈的他只好轉向內貿,沒想到卻收獲了驚喜。
“我們抱著試試的想法,開始轉向內貿,出乎預料,很快就有眾多客戶上門,每單能有30—40萬件,目前70%—80%產品投向國內市場,而且增長趨勢依然強勁。”說起企業的變化,張洪建一臉興奮。
“目前,公司滿負荷生產,只要不刮風(風中的沙粒滲入降低產品品質),就不會停工。”
同樣的場景在河間市永華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東光縣辰和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內紛紛上演,大家像比賽似地開足馬力生產。
永華匯總經理魏慶永表示,滄州眾多玻璃制品企業發力國內市場,除了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升級造成市場不斷擴大外,地方領導直播帶貨體現了政府引導示范作用,也讓大家發現內貿中的無限商機。
“之前大家做外貿,忽視了國內市場的需求,現在我們回過頭做內貿正好彌補國內市場空白。”張洪建說,“上世紀80年代,我當時拿著給日本客戶生產的玻璃茶杯參加廣交會,在向國內客戶推銷時,沒有一位客戶認可,因為當時大家要么用搪瓷缸,要么使瓷杯,沒人用玻璃杯。現在大家喝茶,已經普遍用上了玻璃杯了。”
更換賽道突出重圍
受疫情影響,各家公司的實體店、國外市場訂單下滑明顯。國外市場受挫,倒逼眾多滄州玻璃企業更換賽道,謀劃“出口轉內銷”,開拓新市場。
注冊品牌、提交材料申請入駐京喜電商平臺……一個多月來,河間佳瑞玻璃制品廠正忙著拓展線上銷售。
“之前我們的業務主要集中于歐美市場,國內業務基本沒做。”佳瑞副總經理馮玉岐說。隨著國外疫情形勢的陡轉直下,公司接連遭遇撤單,去年11月份,以拼購業務為核心的京喜電商平臺在滄州舉辦了推介會,進駐京喜被馮玉岐視為打開國內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現在發現,要有抵御風險的‘免疫力’,國際、國內、線上、線下,這四條腿哪條都不能少。”馮玉岐說。
永華匯相比佳瑞更加注重國內傳統市場,但因受疫情影響,前期訂單大幅減少,讓魏慶永很是無奈。為了盡快打開新市場,永華匯主動調整戰略,對接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實現線上內外貿雙出擊。目前,70%產能通過電商銷售,同時他們還注冊了自己的電商品牌。
“我們恢復生產后,一聯系各家電商,他們紛紛拋來訂單,催著讓我們盡快發貨。”魏慶永笑著說,“受疫情影響,下游電商沒有了庫存,急需補貨。”
為了進一步保證自身線上渠道暢通,永華匯還加大了產品工業設計的力度。前不久,他們與廣州一家設計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新品牌“玉見”。
‘玉見’是我們打造的一款中高端品牌,它通過工匠手工定制生產,一天也生產不了幾
件,但個性化突出,因此深受消費者歡迎。魏慶永將一只翡翠般茶杯舉到眼前。
訂單迎門是件好事,可不久也讓魏慶永有了甜蜜的煩惱——產能不足。“沒辦法,我們在政府的協調下,通過向周邊企業借調員工擴大產能。”
借船出海抗風浪
進入5月,隨著歐洲等地疫情控制趨于穩定,永華匯等企業在加大自身外貿市場拓展力度的同時,紛紛選擇與第三方合作借船出海。
“我們目前正和京東合作,入駐深圳的京東海外倉。最近,京東開始大力推進跨境電商業務,在深圳設立海外倉,主要對接東盟市場。我們入駐京東海外倉,就是為了借助京東這家電商業內的龍頭企業實現借船出海。”魏慶永說。
“通過和線上平臺合作,我們發現目前跨境電商雖然出貨量較少,但價格穩定,回款也快,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渠道。今年公司申請了自營進出口權,但由于我們缺少外貿經驗尤其是跨境電商的運營經驗,因此選擇與京東合作,這樣能少走彎路。同時,在合作中,積累經驗,為我們自己的外貿運營做準備。”
與此同時,作為滄州玻璃制品龍頭企業之一,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與天貓合作,準備借船出海。
“一個月來,我們一直忙著與天貓超市對接,天貓超市將會把我們設為玻璃家居產品的產地倉,今后天貓超市上的所有玻璃產品,都將由我們公司負責招商。”公司董事長高明亮正忙著牽頭準備資料。
“產地倉合作,對天貓超市來說,不占用他們的資源,而且能讓產品更專業。對我們來說,好處更是不言而喻。”高明亮介紹,產地倉負責供應天貓超市所有的玻璃產品,但并不僅僅包含明尚德產品,產品招商將面向全國各品類玻璃家居產品。“往大了說,我們是在打造一個全國性的玻璃家居產品平臺,對于河間工藝玻璃產業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線上整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