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純堿工業協會一則關于純堿行業限產的通知引爆了純堿市場,期貨盤面一改前期頹勢,包括主力合約在內的五個合約在開盤初就大幅拉漲并很快封于漲停板。其中2005合約以4.05%的漲幅收報于1388元/噸。作為純堿的下游,玻璃市場很快以上漲作為成本支撐的回應,不過近月合約在昨日上午11點左右出現沖高回落,最終微漲0.34%收于1193元/噸,主力2009合約則幾度觸及漲停板,最終以3.57%的大幅上漲收于1249元/噸。
事實上,市場形容此時的玻璃產業鏈為“至暗時刻”,3月初以來,玻璃與純堿主力合約一路走低,從盤面價格來看,純堿2005合約從3月2日的結算價1584元/噸跌至4月14日的1334元/噸,下跌幅度逾15%。玻璃2009合約則從3月2日的結算價1462元/噸走低至4月14日的1206元/噸,下跌幅度達17%。昨日的上漲讓市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也不禁疑惑,在高庫存和下游復工訂單飽和度不足的情況下,昨日的上漲會不會“曇花一現”?
玻璃:目前需求沒有明顯改善,訂單飽和度依然不足
針對昨日玻璃的大漲行情,望美實業集團期貨部負責人霍東凱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總體來說,我認為玻璃的上漲行情是背離目前基本面的。昨日的上漲主要驅動在于,市場上一直傳言的沙河停產消息以及玻璃協會發布的悶爐降產量的指導意見。事實上,玻璃下游的需求目前沒有看到明顯改善,訂單飽和度還是不足,現在還沒有充足的現象和證據說明市場已經轉好。”霍東凱說。
據他介紹,目前玻璃的經銷商及終端都極為謹慎,年前存貨已經貶值,因此不敢大量拿貨,只以手中訂單情況提貨,市場信心難言恢復。“現貨價格在加速探底,在需求沒有改觀、庫存難以去化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現貨價格的調整完成去庫存,價格短期壓力依舊巨大,難以企穩。”霍東凱表示。
另外,玻璃昨日的大漲是受到了其原料端純堿漲停的帶動。“不過也是資金博弈的結果,前期基本上所有的工業品都已經出現了反彈,而玻璃—純堿這個鏈條的彈簧被壓的太緊了。上周末現貨市場大幅跌價,起先影響的是5月合約,9月合約周一的跌停也是一種資金博弈行為帶動的負面情緒宣泄。該合約是傳統的旺季合約,即使在玻璃價格大幅下挫的2014年,9月前期現貨市場依然是上漲的,所以9月合約在估值上本身就會偏樂觀一點。”申銀萬國期貨商品期貨研究部黑色分析師盛文宇對記者說。
事實上,雖然玻璃下游復工訂單飽和度還是不足,但目前需求環比在大幅提升之中,只是因為玻璃供應的剛性特點,所以行業庫存的壓力依然很大。在盛文宇看來,昨日玻璃期貨的大漲,不見得能夠立刻帶動現貨市場,不過現貨市場自身有其規律性和調節能力。上周末廠家大幅降價,也沒有出現立竿見影的去庫情景,但是會給未來漲價留出空間。“整體來看,我認為現貨市場距離全面的漲價周期已經不遠了,大概率會出現一波漲價去庫存的‘反彈’行情。”盛文宇表示。
“昨日玻璃大漲主要受到多方面共振影響。”廣州期貨鄭州營業部總經理莊自朝介紹,包括國家加大舊小區改造力度、沙河環保的停線風波、純堿大漲帶動成本提升、高速恢復收費傳言等,還有運費提升以及利率下降的資金寬松宏觀基本面支撐。
至于期貨盤面后期漲勢能否延續,盛文宇認為,要重點關注現貨庫存能否出現明顯拐點。對此,盛文宇的看法較為樂觀,他認為一到兩周內可以看到拐點,如果預期兌現,那么9月合約的漲勢自然會得到延續。
不過,在霍東凱看來,目前的漲勢難以持續。他認為現貨市場短期無法實現企穩甚至上漲,盤面大幅上漲不太現實,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現貨企業也希望盤面能給市場更多的信心。
莊自朝同樣認為,玻璃在盤面延續上漲態勢是有一定難度的。他說,根據去年老舊城區的改造來看,大部分是小區地面修整和外觀刷白,并沒有涉及玻璃的更換;關于廠家停線的問題,由于各個企業均已繳納產業基金費用,停線的條數估計要打折;純堿的上漲帶來的成本支撐方面,炒作因素較大,未來很難給予支撐。關于運費提升,過去的經驗是運費漲,企業就得降價來補貼運費,在目前供需格局下,很難看到利多支撐。
純堿:行業開展限產自救 大幅推升盤面價格
日前,中國純堿工業協會發布關于純堿行業限產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行業當前情況,按照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為了穩定行業經濟運行,減少資源浪費,純堿生產企業自2020年4月18日至2020年10月18日期間,根據其純堿產能,降低30%負荷進行生產,降低純堿和氯化銨產量,減少庫存量,推動過剩產能出清,解決供需不平衡矛盾,使行業運行回歸穩定,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自2020年5月開始,協會組織企業進行減產檢查,各企業要嚴格執行協會提出的限產減產要求,對不按要求限產減產的企業進行處罰。
這則關于純堿行業限產的通知引爆了純堿市場,期貨盤面一改前期頹勢,包括主力合約在內的五個合約開盤就大幅拉漲并很快封于漲停板,其中2005合約以4.05%的漲幅收報于1388元/噸。“對于后期的實施情況,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減產量之大確實對低位的純堿帶來較大驅動。”一德期貨分析師產業投研部能化分析師張麗說。
在盛文宇看來,純堿協會的限產通知是純堿盤面大幅拉升的主要誘因,另一方面,市場自身有調節的能力。“目前,期、現貨市場參與者與分析人員的看法都很悲觀。在協會的文件出來之前,基本沒看到正面的、有信心的分析。我覺得這種情形就是‘上下游全行業的至暗時刻,容不下隧道口的那一束光’,因為庫存、產量、降價這些信息太明顯了。但昨日期貨市場就進行了自我調節,基本面信息畢竟是滯后的。”盛文宇說。
協會的限產政策落地究竟能否逆轉純堿前期的低迷走勢呢?對此,盛文宇認為,如果限產建議能夠完全落地的話,是可以扭轉頹勢的。按照計劃量來看,6個月內執行減產30%,相當于年產量減少15%,這是非常大的一個體量。而目前純堿、玻璃這個產業鏈集體承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所造成的需求遲到,以及供應端的剛性生產造成的供需錯配。“在實際情況中,如果限產真的開始落實,大概率會是一個先緊后松的格局,價格回升、庫存去化之后,企業肯定會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重新去調節產量。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關注點有兩個:一是一些產能大的標桿企業,是不是能夠做出帶頭作用,引領行業進行限產;二是企業會不會把淡季檢修的時間前移,這種情況在2018年、2019年都出現過。”盛文宇表示。
事實上,純堿的高庫存始終是壓制價格上行的阻力。張麗介紹,如果按照30%進行限產,庫存去化大概率在6月就可以降到正常水平。“純堿庫存增長速度很快,主要是因為下游需求太差,而純堿廠家自身開工負荷下降又比較少。比較1—4月的純堿消費量,周度消費量由高到低分別是1月>3月(-9.86%)>2月(-20.95%)>4月(-22.70%)。我們對后期的需求量分別按1—4月的水平去測算,再根據限產情況去核算產量,給出了庫存去化的數據。如果后期需求仍如2月、4月一樣差,庫存至少要到七八月才能達到同期正常水平。如果消費能達到3月甚至1月的水平(需求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庫存去化就會很明顯,或許5月底就可以達到正常水平。對于需求端,我們仍傾向于會逐步恢復,因此庫存大概率會在6月降到正常水平。”張麗說。

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庫存去化情況
高庫存壓力疊加成本端的虧損,迫使純堿行業進行這么大力度的限產。在張麗看來,僅從估值來說,純堿具備做多價值。而玻璃盡管價格也在低位,但是行業利潤情況還不錯。“限產驅動下,從漲幅來看,純堿做多價值高于玻璃。另外玻璃庫存近期增幅減少,對純堿也存在一個需求端支撐,雖然短期仍會受到高庫存的壓制,但具備長線做多的價值。”張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