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us Fischer
對于玻璃行業的大咖來說,智能化早已耳熟能詳。然而,如何全面提高行業生產數字化,如何在短期內推動產業的智能制造,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走訪了行業內的領頭羊——李賽克,并與李賽克的軟件智能化部門負責人Markus Fischer先生進行了交流。
Glass雜志:您認為玻璃行業在接下來的五年會發生根本性變革么?
Mr.Fischer:在接下來的五年,整個行業的生產必然會朝著全面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智能化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更高效和更穩定的生產,還會大大提高生產流程的透明度,提供不同生產進度的360度監控。智能化帶給我們的幫助遠不只內部的流程優化,終端客戶隨時可以在線看到訂單的整個生產流程。此外,談及智能生產必不可漏的一大亮點是可以根本性避免延遲交期。就像我們在郵箱設置里面更改會議安排一樣,所有參會人員以及預約的會議室都會被自動通知并更改預約,在未來生產系統內,所有的流程包括任一細節都能隨時自動切換新的交期并且完成自我優化。當然,系統也能即時告知是否會增加成本,如果增加,多余成本將體現在何處。
Glass雜志:如此神奇的生產流程,關鍵點是什么呢?
Mr.Fischer:從技術角度看,當設備間通信功能良好時,最新的技術研發可以將信息實時與軟件交互,將機器作為工人使用,賦予了機器自主性,降低了錯誤率且提高了生產效率。由此,不僅是制造商,客戶也能從產品質量與穩定性方面得益。
Glass雜志: 您認為未來軟件在迭代更新中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Mr.Fischer:目前,智能軟件已經是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使設備能夠經濟高效地完成復雜的工藝。對于全面智能化,軟件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除了它的基本功能外,還必須確保最終用戶有直觀的可操作性和流暢的處理能力,從而實現柔性生產。未來,軟件可以獨立分析來自訂單的所有數據并且可以調整設備的產能和性能數據。簡而言之:訂單數據會自動被輸入到系統中,而成品又能及時送到客戶手中。系統會在最佳優化條件下獨立完成計劃和排班工作。
在成本優化方面,加工過程產生的費用會傳回到系統并且按單和原始報價進行對比。因而對成本也有相應的管控。
軟件的更新意味著程序的不斷優化和功能的逐級增強,這是非常重要且不可避免的。未來軟件的更新將絲毫不妨礙生產計劃。
Glass雜志:李賽克的售后服務方面會有什么變化嗎?
Mr.Fischer:維保是設備無故障且高效運行的基本保證,這一環節既不能被取消也不可被替代。但我們正努力簡化維保流程。我們目前已配備有24小時/7天熱線服務,服務工程師可以通過遠程線上切換到設備,確保設備在出現故障時可以快速有效的給操作員提供支持。
Lisec.eye是我們為客戶服務新開發的輔助軟件,通過實時傳輸可以在線交換機器故障,并可以在客戶的顯示屏上直接顯示說明。大大方便了客戶的臨時排修。
在未來幾年,我們力爭使機器可以進行自我檢查,提前識別錯誤和損耗,并且通知操作人員,盡可能的避免設備停機。維護工作及其說明也會自動記錄到維保負責人的日歷中。
機器設備自主參與車間操作工的生產,并及時提供重要的信息,這是人工智能的關鍵一步。
Glass雜志: 生產廠家如何從智能化中得到根本性受益,潛在風險又在哪里?
Mr.Fischer:當系統保持簡單流暢的操作時,生產廠家不但可以節約原料且降低損耗,還節約了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能穩定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時效性,維護客戶滿意度。當然,智能化的推廣使得數據和信息安全變得日益重要,李賽克一直致力于開發更先進和更完善的措施來始終防止任何的內部或外部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