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間市工藝玻璃制造行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是當地一大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河間市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推動工藝玻璃制造產業提檔升級,產品遠銷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統計,2019年河間市工藝玻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疫情發生后,河間工藝玻璃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復工生產,并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新產品研發、生產,按下創新發展“快進鍵”。
玻璃企業積極復工復產 全力保市場供應

河間永華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產品吹制。
河間永華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正在抓緊趕制工藝玻璃器皿。拉絲、吹制、切口、接手把、高溫退火等一系列工序后,一個完美的玻璃水杯呈現在眼前。據了解,該公司于2月29日復工,目前產能已與往年同期持平,生產已步入正軌。
“現在正是玻璃器皿銷售旺季,雖然受疫情影響復工晚,但與往年同期比訂單有增無減。”河間永華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慶永說,目前公司正在趕制玻璃杯,全力保障天貓、拼多多等網購平臺產品供應。
據了解,工藝玻璃生產作為河間主打產業,有著手工藝精致、價格不高等優勢。魏慶永介紹,從工業儀器到工藝酒具到玻璃日用品,工藝玻璃已融入人們生活,深受大眾人群喜歡。比如人們習慣喝適應季節的茶,且多半有專用的水杯。當前正是喝綠茶的時候,針對這一特點,公司團隊創新研制出綠茶杯。此水杯手把是進口材料純手工制作的,做工細致考究,精致美觀,目前正在生產中。

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員工正在進行產品爆口。
正在研發新產品的,還有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工藝玻璃制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主營工藝玻璃茶具、咖啡具、裝飾品等產品,產品主要做出口外貿。公司于3月1日復工,截至目前復工率已達100%。但受疫情影響,很多國外訂單取消,產能未完全恢復,目前正在生產的是年前和國內一部分訂單產品。正常生產的同時,該公司也在進行新產品研發。
“六個一”幫扶機制 助力復工復產復業

河間永華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產品吹制。
為幫助企業早復工早復產,河間市政府派出駐企特派員,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排查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我們需要什么材料,政府特派員就給協調什么,幫了我們大忙!像竹木蓋子、不銹鋼蓋子、不銹鋼彈簧等必須的配件,第一時間為我們去協調配套企業復工復產保供應。”魏慶永說。
據了解,為精準穩妥推進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復工復產復業,河間市制定印發各行業復工防疫措施指南;進一步簡化復工復產程序,優化辦理流程,提高辦理效率,實行復工復產復業“專班受理”;開通復工復產復業受理單位專線,鄉鎮、開發區復工復產復業服務熱線;強化經營者主體責任,對全市集群重點工業企業,建立“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班子、一個部門、一個方案、一個統一要求”的“六個一”幫扶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疏“堵點”、解“難點”,化“痛點”、續“斷點”,幫助企業有效復工復產復業。
截至3月31日,河間市共有5個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電線電纜、工藝玻璃、再制造等3個產業集群已全面復工復產,保溫材料、汽車配件等產業集群復產率達90%以上,復工復產企業483家。
【特色產業名片】
河間的工藝玻璃產業始于20世紀70年代。
當時,北京玻璃儀器廠一批知青來到河間市行別營鄉南大史村下鄉,把玻璃深加工的技藝傳授給了這里的村民。
現在,在河間市的行別營、黎民居、沙洼、景和4個鄉鎮,聚集著上千家生產工藝玻璃的企業,既有手工作坊,也有上規模的企業,而村民們也多以此為業。
近年來,河間市堅持以創新激發內生動力,以工業設計推動工藝玻璃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創新創意設計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并積極搭平臺、建基地、聘名師、廣合作、育人才,走出了一條以工業設計為引領,產品與文化相結合,實現品牌化、藝術化、國際化的新路。40多年前的“小作坊”式生產,一路發展成了今天的“大產業”,注冊企業達252家,從業人員近6萬人,形成了七大類、上千個規格產品體系,成為“中國工藝玻璃之都”和“中國耐熱玻璃生產基地”。2018年實現產值55億元,年消耗玻璃10萬噸,產品遠銷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