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德旺曾經在一個采訪中特別指出“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比美國高35%”,認為這是中國“現在制造業踟躕不前”的原因之一。曹德旺當時的言論將中國企業稅負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曹德旺于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賣煙絲,做水果生意,修自行車……少年時代的曹德旺,就已經和商業結緣。無論是討價還價,還是上當吃虧,都為他日后構建自己的商業帝國做足了充分準備……
或許正因為如此,曹德旺在慈善領域同樣不遺余力。他捐出公司股票,用每年的股權收益投入慈善事業,開創全新的民間慈善模式。
艱苦創業
從采購員干起靠信譽和產品打下市場
1976年,曹德旺進入了福清高山異形玻璃廠,從一名采購員做起(不好意思,只有這句是本文的關鍵)。7年后,他承包了福清高山異形玻璃廠,當年就帶領工廠賺了20多萬元。1985年,曹德旺拿出自家的房子作為抵押物入股,當上了老板,開始構建自己的商業帝國。
當時中國汽車玻璃依賴進口,一片玻璃要幾千元人民幣。曹德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天天泡在車間與工人們試驗汽車玻璃模具,并且購買了上海耀華玻璃廠的舊設備圖紙,成功地完成了設備安裝并投產,當年盈利70多萬元。兩年后,曹德旺聯合其他股東籌集資金627萬元,成立了福耀玻璃。
講信譽,是福耀玻璃迅速鋪開占領市場的重要原因。曹德旺否定了將PVB膠片厚度降低的提議,雖然價格能夠便宜一半。“他們投機取巧,賺一點錢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像這種水平夠不上競爭。”
20多年過去了,曹德旺已成為中國汽車玻璃大王,福耀玻璃也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公司,全球知名汽車企業都是福耀的客戶。就在9月7日,福耀俄羅斯工廠順利投產之際,俄羅斯政府高層官員稱贊,福耀玻璃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福耀俄羅斯項目的投產對整個俄羅斯的汽車生產企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兩場硬仗
不做假賬有信仰贏得中國反傾銷第一案
走出國門后,福耀玻璃也成為了“敵人”最敬重的對手。
時針回撥到2001年3月,美國PPG等公司向美國商務部遞交申請,對以福耀玻璃為代表的中國玻璃制造業進行反傾銷調查,當年年底,加拿大也對福耀玻璃展開反傾銷調查,頓時,福耀玻璃兩面受敵。
在幾乎同一時期的兩場反傾銷案中,福耀玻璃完勝美國和加拿大,成為中國入市后反傾銷勝訴第一案,載入商業史冊。
獲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曹德旺在辦企業的過程中,堅持不做假賬,不偷漏稅,并且條理清晰,數據完備。在反傾銷起訴中,福耀玻璃輕松地將賬目擺在了臺面上,成本構建、分析表、完整的財務單據,每一個證據都環環相扣,當老外看見這樣的數據時,頓時啞口無言。
“我能夠打贏這場反傾銷官司,還因為我有自己的信仰。”曹德旺認為,人一定要有信仰,有信仰才能無往而不利。雖然在中國人心中,商人是排在士農工商最末位的,雖然他不能成為國家棟梁,但不能做禍害國家的事情。
西方商業文明的工具沒有刺傷曹德旺,反讓他手中多了一把雙刃劍。“反傾銷體現了一個現代的理念,公平、公正,沒有官商勾結。”這一場硬仗也讓曹德旺清醒地認識到,要進入國際市場的圈子,就應該按照國際市場的規則出牌。
一次善舉
捐出股票做慈善樹立民間慈善樣本
曹德旺對中國慈善事業的貢獻,不在于他捐了多少錢,也不在于他的號召力,而是他實實在在地為中國慈善事業開創了全新的民間慈善模式,推動了中國慈善法制的進程。
民營企業家捐出自有公司股票,用每年的股權收益投入慈善事業,如今已經良好運行的模式,卻曾經一度陷入流產的傳聞,并飽受質疑。但在曹德旺的堅持下,最終得以成功。
2009年,曹德旺在公開場合表示,計劃將家族所持有的部分福耀玻璃股份用于成立慈善基金會。隨后,他將申請遞交至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明確提出希望以股捐形式設立河仁慈善基金會,掛靠在國務院僑辦之下。基金會以曹德旺父親曹河仁的名字命名。
由于國內沒有相關先例和法規,河仁基金會遭遇了注冊、納稅和上市公司控股地位諸多體制障礙。直到2011年5月,河仁慈善基金會才在北京成立。曹德旺捐出自己家族所持福耀集團3億股股票,作為基金會的主要資產。按照當時股價計算,總價值約合人民幣35.49億元。
“遇到壁壘是意料之中的事。”曹德旺曾表示,國家應該創造各種條件來接受這類捐款,讓富豪把口袋里的錢捐出來。他認為,慈善是財富的另一種分配方式,可以彌補按勞分配、按資產分配和政府轉移的不足,對社會財富分配進行誘導式調節。特別是社會轉型時期,慈善本身也需要一個過程,在協調中逐步前進,對于出現的問題要積極分析,避免再次發生。
意外網紅
因為宣布將投資10億美金到美國建廠做汽車玻璃,第一財經采訪了他。結果老先生真是只要你敢問,我就敢答。談到中國實體經濟的問題,他娓娓道來中包藏著大憂慮:中國實體經濟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國貴。此言一出,立馬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別讓曹德旺跑了”更是把這位實業家推到了封口浪尖。
曹德旺沒有想到會以一種“跑了”的方式火起來。這位企業家一直以低調的形象出現,偶爾高調也是在他做慈善的時候。這33年來,曹德旺做的公益捐贈累計已達到70億,因此他被媒體稱為“首善”。不久前的一個采訪,讓曹德旺意外成為這幾天輿論的焦點。
在這個采訪里,曹德旺提到了在美國投資6億建廠,并提出國內企業稅收負擔太高。由此帶來“曹德旺跑了”、“別讓曹德旺跑了”一系列討論。“福耀制造的市場銷路65%在中國,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他并認為,“中國厚待我,我才說出這些話。”他內心里希望中國看到目前的投資環境問題并且要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