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創和世界獨有的工業壓延微晶、浮法航天微晶、晶法彩玉以及浮法白玉生產線最終先后在河北晶牛集團誕生,開創了人類第三次材料革命(第一次是陶瓷玻璃,第二次是金屬冶煉)的大幕。晶牛人經過20年研發在為人類社會提供前所未有的三晶科技成果的同時,也給歷史留下戰略性創新過程的足跡與思考感悟。

從科學的戰略高度考慮創新并非僅僅需要大膽想象和勇敢實踐的過程,而是要基于現實的條件,嚴謹和科學的思考論證,有序實踐與及時總結的過程。具體說工業創新也就是頂層設計的寶塔尖,也就是整個創新金字塔框架系統,概括為“工業創新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模式的創新”。
創新過程中需要宏觀把握好:縱向揚棄,橫向嫁接,量質互變的運行規則。揚棄是事物自身發展的取舍,為縱坐標Y;嫁接是對立統一橫向發展的合作,為橫坐標X;質量互變是事物自身在十字坐標上的量體發展的擴展與收縮的原點0。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大基石(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在工業創新中相互作用的動態展示。
在創新過程中需要對創新的人們實施有效的激勵機制,即:A“晶牛杯”競賽全面激勵(將全國總工會、國家科委、團中央分別發起的“五小”競賽、“講理想、比貢獻”及“建功立業做主人”活動融為一體的愛邢玻建功業“晶牛杯”競賽);B較大項目的成功冠予員工名字激勵;C特大攻關項目實施特別逆向激勵(壓虧不壓贏)。
當創新具有一定高度后發現,掌握科技成果特性的認知深度,決定了市場開發的寬度與廣度。十幾年前,我們認識到了微晶材料的耐磨、耐腐、耐高溫、無輻射、零吸水、不膨脹六大特性,進而開辟了中國十大工業行業的市場。近期又深度挖掘出了微晶在光學、熱力、電能、磁場等四個領域的八大功能,隨之又發現和開辟了更多新的市場應用領域。
依據此模型,晶牛兩代人近千名員工經歷了20余年的探索,創造了填補10項世界空白、2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225項專有技術、4部國家標準規范、30個國家的應用市場、裝備了鋼鐵、煤炭、電力、造紙、化工、機械、建材、礦山、港口碼頭、電器十大行業的1000多家龍頭企業,為國家創效超千億元,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三次材料革命。
以上晶牛在20余年創新足跡與軌跡中,融入了晶牛千人的心血、汗水甚至鮮活的生命(晶牛兩位烈士集團副總耿志廣同志倒在了微晶攻關的戰場上,被邢臺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邢臺市勞動模范”稱號;集團副總袁家裕倒在奔赴微晶攻關的途中被國家建材聯合會專文授予“全國建材行業科技尖兵”)。至此,晶牛愿將遵循事物內在創新規律、人們的邏輯思維、市場規律的遞進程序,初步完成的企業戰略創新框架奉獻于社會,以求與企業同仁、專家學者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