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發展,需要工業馬車拉動;工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改造。眼下,臨港區諸多企業正在通過技改,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推進節能減排,為全區工業結構優化,產業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
近日,走進威海中玻鍍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分別守候在各個生產流程控制臺,仔細對設備的運作情況進行檢視和調整。大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原有的生產線一直以生產傳統建筑玻璃為主,隨著經濟市場不斷發展,傳統的建筑性玻璃行業漸漸處于低迷狀態,很難搶占市場份額。擺在我們面前的,便只有實施技改升級這一條路了。”威海中玻鍍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回想當初的決定不禁感慨道。“原有的生產線一直以生產傳統建筑玻璃為主,隨著經濟市場不斷發展,傳統的建筑性玻璃行業漸漸處于低迷狀態,很難搶占市場份額。擺在我們面前的,便只有實施技改升級這一條路了。”威海中玻鍍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回想當初的決定不禁感慨道。
2018年,公司將原有穩定的傳統生產線停工,對其進行全線改造。2019年,投資1億元的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產品結構得到全面升級。“改造后我們生產的玻璃種類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普通的建筑玻璃產品徹底向家電玻璃、超低輻射Low-E玻璃、發電玻璃三大類轉變,‘華麗轉型’后的玻璃板,價值能翻好幾番。”威海中玻鍍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
中玻技改之路,僅是臨港區工業技改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區內工業企業已經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更上一層樓”,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為此,臨港區積極為企業全面細致宣傳講解現有政策及方向,對企業利用先進設備、成套裝備進行技術改造提供全方位支持,指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2019年,臨港區發展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及政策重點扶持的技改項目,篩選一批技術水平高、發展前景廣的項目申報市級重點扶持項目。其中,威海市山海皮業集團有限公司、威鵬晟(山東)機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已獲批技改貼息60余萬元;威海華福轎車內飾有限公司、威海藍星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已獲批智能化改造資金約190萬元。
與此同時,臨港區還整合政策資源,以國家重點發展產業項目為導向,根據區內產業發展實際,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先后出臺《臨港區關于促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三年發展(2018-2020年)的實施意見》《威海臨港區關于實施新材料產業發展“4321”工程的意見》,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扶持力度,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已對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威海迪尚華綺毛紡織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發放技術改造扶持資金70.6萬元,對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釗躍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發放“機器換人”項目扶持資金20余萬元,對威海威信光纖科技有限公司發放市級智能工廠獎勵資金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