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三季度后,隨著玻璃價格的下降以及下游需求變弱,行業及公司盈利水平呈現單邊下滑趨勢。到了今年6月份,玻璃價格觸底回升,尤其9月之后受到華北部分地區停產預期影響,疊加玻璃傳統銷售旺季的到來,玻璃價格走勢超出市場預期。
供給端受制于政策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玻璃累計產量77619萬箱,同比增長5.2%,其中10月份全國平板玻璃產量達7886萬箱,同比增長4%。
截至11月15日,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總數約375條,總產能13.5億重量箱左右,其中在產236條生產線,其余的受政策、環保等多種因素影響,處于停產搬遷狀態,在產玻璃產能僅約9.41億重量箱,同比去年下降960萬箱,換言之,行業內三分之一的產能屬于無用產能。
近期,“去違建”及“去非標”產能督查正密集展開,繼東北、色玻產能停止生產非標產品后,湖北也都將停止生產非標產品,有關人士指出,若全國全部執行“去非標”,玻璃行業將減少5%的產能,供給端將進一步收縮。
沙河玻璃市場現狀:
同時,在環保壓力下,沙河地區6條生產線已有2條關停,受到市場廣泛關注。根據河北邢臺市6月下發的文件,為完成大氣污染治理目標,沙河地區將有6條生產線面臨關停。國慶節前后,沙河長城以及正大玻璃各停產了1條生產線。正因此消息刺激,10月來玻璃現貨市場出現區域性大漲的局面,北方價格上漲大于南方地區,漲幅極大的沙河地區10月月度累計漲幅112元。
沙河玻璃及原料依然進出受限,這意味著玻璃原片在市場上的總體供應量的不足。天然氣冬季價格和砂巖價格的持續攀升,當然意味著玻璃原片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沙河企業挺過去也許意味著又一個春天的到來,挺不過去,即便停產,也要把倉庫灌滿,守著一倉庫的玻璃,未來不能生產的日子也不會太過著急。
而對于下游玻璃加工企業來講,游戲規則已然發生變化。深加工行業的一個不正常的地方在于,這個行業從來還沒有虧損過。這就意味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是有問題的,是沒有出現過優勝劣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洗洗更健康,洗牌對于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要改變長期以來只要投入就會盈利的狀況,上游擠占下游將變成常態。就如同礦山、燃料等國家壟斷資源擠占下游玻璃原片制造廠家的情形是一樣的。畢竟,原片玻璃廠家已經早一步體會到了這種壓力和規則變化,而玻璃深加工廠也只是剛剛經歷這種被動的不利局面。
深加工行業一直以來還沒有出現過虧損的狀況,這是不利于玻璃深加工行業深度整合的。原片價格上漲帶來的結果,一定是幫助下游深加工廠家實現重新洗牌,這一點,就是未來玻璃行業游戲規則的變化。
庫存高位有望下滑
庫存方面,一季度庫存快速增長,主要受天氣及春節因素影響,下游需求大幅縮窄,生產企業持續累計庫存直到4月中下旬,二季度由于工廠開工晚,補貨需求促使庫存快速消化。三季度后,需求進入傳統旺季,貿易商囤貨意愿加強,以及產能投放速度加快,玻璃生產庫存震蕩下行,但截至目前,玻璃庫存水平相較于歷史同期仍處于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