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行業正在重新發明車輪,以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做準備。日本住友橡膠工業有限公司(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正在開發一種“智能輪胎”,可以監控自身的氣壓和溫度,并最終自行應對路況的變化。
事實上不僅僅是輪胎正在改變。Koito制造公司,AGC公司和Lear公司正在將芯片和傳感器植入大燈,車窗玻璃和座椅內,以使它們像駕駛汽車一樣智能化。
雖然Alphabet旗下的Waymo,英特爾公司的Mobileye NV和百度公司主導了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但供應商仍然希望在未來業務中找到自己的空間。據BIS Research稱,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的零件預計將在十年內成為一個價值570億美元的市場。
“自動駕駛對汽車制造商來說是一個挑戰,但對于傳統零件制造商而言,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東京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周磊表示。“他們正努力成為車輛的‘五感’,以便他們保持相關性。”
盡管高度自動化的商業車隊預計到2022年才開始部署,但是現實的威脅是,日益復雜的設計將使一些普通零部件和供應商變得不那么必要。例如,為什么使用了攝像頭、激光傳感器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大燈和后視鏡呢?
擁有百年歷史的制造商Koito給出的回應是重新設計車頭燈,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左右在推出的燈具中加入傳感器和人工智能芯片。這種燈安裝在汽車周邊,能夠處理信息并做出反應,比如照亮光線不足的十字路口,向行人發出安全通過的信號,并通過閃爍特定的顏色向周圍司機發出警報。
1907年成立的朝日玻璃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為5G無線連接設計內置天氣的車窗玻璃,使汽車能夠通過其他車輛和基礎設施發送和接收信號。
目前最大的挑戰是讓汽車制造商相信,更智能、更昂貴的零部件有經濟意義。班加羅爾的獨立汽車分析師迪佩什·拉索爾(Deepesh Rathore)表示,并非所有零部件制造商都需要徹底轉型,才能跟上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步伐,因為它們是隨著行業的形成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可以想見的是,一些公司必須徹底進行改造,比如制造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公司,甚至游戲誒沒有立即面臨生存威脅的部件也在發生進化,住友橡膠就正在研究一種可以向汽車和和其他車輛傳輸路況數據的輪胎。
下一步將是一種能夠自動適應道路狀況的輪胎,住友研發部門介紹稱,這種輪胎檢測到積水時將會改變表面結構使之適應潮濕路面。這種創新不僅局限在日本,美國的Lear公司正在為其生產的汽車座椅配備生物傳感器,以檢測壓力和心率變化。必要時還可以向醫生和家庭成員傳輸數據。其他功能還包括,創造獨特的車內微氣候,以及在頭枕上安裝消音功能。
IHS Markit首席汽車分析師Egil Juliussen表示,"所有機械產品將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電子產品。為了生存,你必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