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已然成為中國經濟年度熱詞。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打造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那么供給側改革是什么?供給側改革下為藝術玻璃產業發展有什么提示?
什么是“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直言:“從目前趨勢來看,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回落至6%-6.5%是‘大概率事件’”。事實上,供給側改革的目的,就是避免潛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實現中國經濟增速的“溫和換擋”。
尋求轉型與注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做成企業,但一個能夠延續百年的企業,往往具備這種精神。裝飾玻璃與藝術天然結合,其對“工匠精神”的最大闡釋,就是把產品做得精細、做得精致。當然,面對頻繁打起打起價格戰的市場現實,越來越薄的利潤、越來越高的成本與市場未知反饋往往導致企業寧愿故步自封。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能否靠“保守”立足,一方面要看本錢是否支撐的住,另一方面則要看有沒有誰能夠動了你的奶酪。從市場看,玻璃材質在家居裝修中越來越受到青睞,而在裝飾玻璃中,藝術賦予其價值,營銷卻賦予其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