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施工機器的轟鳴聲,4月17日,記者來到首鋼3號高爐,近距離感受“工業素顏”之美。據介紹,3號高爐預計6月底全部改造完成,屆時一、二、三層及地下展廳部分將作為展覽展示的秀場,與各界合作可舉辦各類展示活動,已經改造完成的48米熱風爐平臺和78米高的玻璃觀景臺將給市民帶來別樣的感受,未來將成為京西新一處“網紅打卡地”。
機器聲轟鳴,腳手架林立,焊花四濺中,工人們在緊張地進行現場作業。乘觀景電梯一路向上,記者來到48米的高爐平臺,首鋼園服公司文化旅游事業部籌備組副組長王曉東指著一個圓形的像罩子一樣的地方介紹說,這就是3號高爐主體罩棚,“我們現在站立的平臺就是生產時期給高爐輸送熱風的地方。”據了解,3號高爐在首鋼近百年的煉鐵發展史中是一座“功勛高爐”,有效容積達2500立方米。在這次的改造中,幾乎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高爐的外觀和本體。為了讓3號高爐的外表保持原貌,首鋼自主研發出了“獨門秘方”——防銹漆,可以防腐、維持原貌。到了晚上,燈光映照在3號高爐上,一片火紅格外搶眼,秀池水中紅色的倒影分外靚麗。據了解,去年下半年在3號高爐舉辦了發布會和演出活動,當晚,3號高爐被紅色燈光通體點亮,高大恢弘的工業建筑和醒目的顏色,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從3號高爐環視,首鋼工業遺存、冬奧組委辦公區、新首鋼大橋和西山交相輝映,工業遺存與山水別樣組合。在3號高爐頂部,有一個懸空的玻璃觀景平臺。玻璃觀景平臺就建在原3號高爐爐頂天車梁上,標高78米,平臺面積200多平方米。站在那里向遠處眺望,無論是石景山,還是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項目選址地,以及國家冬訓中心的“四塊冰”和錯落有致的工業遺存一一盡收眼底。
3號高爐下,就是工業晾水池改造成的“秀池”,據介紹,秀池地面部分為景觀水池,地下部分已變身為地下車庫和下沉式圓形展廳。北青報記者沿著秀池的碗狀平臺兩邊的樓梯向下走,就來到了秀池下邊的展廳,目前,部分展廳已經裝上了玻璃門,仍在裝修階段。3號高爐和秀池通過水下廊道進行連接,地上部分采用折線形的地景建筑設計,將報告廳、臨時展廳、餐廳等配套附屬設施,以活潑的濱水建筑形式呈現高爐之剛與秀水之柔,巧妙進行不同功能轉換。游客既可以從秀池邊上步入湖中水下展廳,也可以從水下連廊直接進入高爐,近距離感受老工業遺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