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是中國當前生態環境治理的七大攻堅戰。
復雜的治理目標面前,市場究竟能夠貢獻多大的力量?
數據顯示,中國的環保產業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8%,環境服務業的增長速度高達30%。
但是,“目前60%的環境治理需求還沒有被市場挖掘,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環保產業在‘十三五’期間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釋放。”4月8日,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剛在第二十屆中國環博會媒體見面會上透露了這一現狀。
以近期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城鄉垃圾分類為例,增速與潛力也是十分驚人。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潘永剛向界面新聞透露,據統計,我國城鄉垃圾的增長率超過10%,個別一線城市更高,隨著而來,再生資源回收總量也呈現大幅增長。在2017年,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國內回收總量在2.82億噸,回收值7600億元的基礎上,2018年預計回收總量要超過3億噸,回收總值8500億元,總體增幅超過10%。
本國市場的能力能否適應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4月15至17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環保博覽會,將成為集中展示中國環保治理市場化的能力、水平的平臺。
江剛透露,本屆展會以“踐行綠色發展服務綠色生活”為主題,吸引了來自25個國家與地區的2047家環保企業參展,規模上已經是僅次德國慕尼黑IFAT環保展的世界最二大環保展。
具體行業分布上,本屆環博會的2047家參展企業中,水環境治理企業有981家,占比47%;大氣治理企業有351家,占比17%。展會現場,還將全球首發諸如航天罐、智能分揀機器人(19.480,-0.24,-1.22%)、一體化智慧泵房等新產品、新技術。
中國的環境治理的潛力,對于國際市場而言,同樣具有吸引力。據悉,本屆環博會成功吸引了來自德國、美國、意大利、丹麥、法國、加拿大、日本、奧地利、瑞士及韓國等國家與地區200多家企業組成的12個展團參展,同時本屆展會國際參展商達400多家,他們將帶來世界各國不同的環境治理理念與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