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他于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團,目前該集團是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
曹德旺很自豪,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嚴格遵守商業道德。你會不會把這樣驕人的記錄,解讀為他的吝嗇?
曹德旺行善信佛,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累計個人捐款已達80億元!他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2009年5月,曹德旺登頂有“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是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獲得者。2014年12月,曹德旺首部自傳性著作《心若菩提》正式出版。2018年9月,曹德旺入選“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華商人物”。2018年10月,曹德旺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我國經濟的2018年
讓我們來看看2018年我國經濟的增長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0.030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第一季度同比(下同)增長6.8%,第二季度增長6.7%,第三季度增長6.5%,第四季度增長6.4%。GDP增長率在逐季度下降,每個季度下降0.1%或0.2%。
這一點可以肯定,2018年我國經濟在不斷下行。21世紀以來,我國GDP增長率跌到了最低點,并且還將繼續承壓。
一些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已經超過我國,包括印度和越南。2018年,印度經濟增長率為8.2%,越南經濟增長率在7%以上。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需要深入地思考:該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2019年,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它們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部分,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的主體。
說到這件事,就不能不說“福耀玻璃”董事長、被稱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他是我國口碑最好、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
曹德旺廣為人知,不僅僅因為他是我國的“玻璃大王”,還因為他的樂善好施。
曹德旺憨厚敦實的外表下,是一位充滿現代意識的企業家。前不久,他的一番話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他說到了我國經濟的痛處,說出了我國民營企業家的心里話。
曹德旺的第一個故事:苦日子之后的轉折點
曹德旺說,我窮過。
曹德旺的父親曾經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貨”的股東之一。因時局動蕩,父母親決定舉家遷回老家——福建福州福清。
離開上海時,父親帶全家坐油輪,財產全部放在另一條運輸船上。人到家之后,全部家當卻沒有回來,只得到一句答復:那條船沉了!
兵荒馬亂的年月,家中頓時變得一貧如洗。
在曹德旺的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家里一天只能吃兩餐,兩餐里也只是清湯寡水,難以頂饑耐寒。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父母親對孩子們說:“飯可少吃,衣可簡穿,書不能少讀。”
受過教育的父母想盡辦法要讓他們讀書。9歲時,曹德旺走進了學堂,念到14歲,因為家境太艱難,已經窮到揭不開鍋,不得不輟學回家放牛。但是當時,一有空,他就會撿起哥哥的舊課本,邊放牛邊津津有味地讀上幾頁。
到了16歲,年少的他開始幫著父親賣煙絲。1966年左右,煙絲生意難以為繼,于是改做水果生意。
每天凌晨3點多就從高山公社出發,騎自行車趕到福清縣城時天剛放亮,等果農來了就開始與他們討價還價。談定價格裝好水果后差不多已到中午,就地自己煮飯。吃完后是中午十一二點,一般溫度是悶熱如蒸的40℃左右。
馱上300斤水果,那時候感覺就像是在火里穿行,回到高山要下午4點到4點半的樣子,等把一車水果全都批發給商販后,一般要到6點。如此一個回合下來,能從中賺取的差價約為兩元錢!
然后曹德旺就匆匆趕回家,到家吃完飯差不多就八九點鐘了。這時候他就要趕緊去睡覺,否則第二天就起不來了。
就這樣,曹德旺每天殘酷地向體能發起極限挑戰。
母親疼惜孩子,卻又無能為力。每天早上叫他起床時,她都心疼得直掉淚,以至于每天都要坐在他的床邊,先哭上一陣子,才能狠狠心叫醒他。
母親的淚水,人生的艱難,讓那時的曹德旺早早嘗到了人世間的冷暖炎涼。
曹德旺能感受到那些背著書包上學的同齡人不屑的眼神,曹德旺在意,他羨慕,但他并不自卑。
為了謀生,他種過白木耳,當過水庫工地炊事員、修理員、知青連農技員,還賣過果樹苗。
奮斗到30歲,做過各種生意的曹德旺,成了誰也算計不過的“人精”。所有這一切,都成了他可享用一生的財富!
1975年的時候,曹德旺已積累了5萬余元的“巨資”,那時感覺在經濟上解放了自己。他已經走出了貧窮,不再感受到貧窮對他的威脅。
他所想的只是一個再樸素不過的道理,就是把日子過好一點兒沒有罪。“我所有的動力都來__源于‘過好日子’的美好愿望”。
早年的苦難,讓曹德旺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也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他堅信,靠勤勞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要讓全家人因為有他,而能“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1976年,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彼時已而立之年的曹德旺在一家異形玻璃廠當采購員。
1983年,這家主營水表玻璃的異形玻璃廠走到了盡頭,產品沒有銷路,庫房積壓嚴重,工人的工資開不出,債主堵門,工廠眼看就要倒閉。
此時,曹德旺挺身而出,承包了這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成了債臺高筑的工廠老板。曹德旺接過的就是這樣一個爛攤子。
一個靈光一閃的念頭,讓曹德旺看到了生機。有一天,他在檢修中差點碰壞汽車的玻璃,司機警告他:“你小心一點,這塊玻璃要幾千塊錢!你賠不起!”
司機說的沒錯。
一直在當推銷員的曹德旺對玻璃市場的行情一清二楚,他知道這塊在市場上賣“好幾千塊”的進口玻璃,日本的成本價不過200多元人民幣,到中國賣8000元,價差高達40倍!
曹德旺被強烈的陽光耀花了眼,真的是“福耀玻璃”呀!
愁腸百結、走投無路的曹德旺,看中了這條路,他要造汽車玻璃。一無所有的他開始找人、找技術、找資金、找圖紙。
然而,這談何容易?
曹德旺找到了福建工程院的專業人才,在上海買到了舊圖紙,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誘人的利益分配,拉到了汽車工業公司的投資。
在經過無數次試驗之后,終于制造出合格的、成本不到200元的汽車玻璃!
價值8000元的玻璃,而曹德旺的出廠價卻不過2000元。
成本價才200元,按利潤率50%,出廠價賣到300元才是最合理的價格,并可獲得可觀的利潤,足以維持生產的良性循環。
如果他賣300元行不行?肯定不行!
如果他賣這個價錢,會把玻璃市場打得稀爛,他的競爭對手也不會善罷甘休!他和他的工廠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必須賣到2000元。這樣的價錢是被逼出來的。終于,曹德旺拿到了第一桶金!
曹德旺的第二個故事:鯉魚跳龍門
1985年,曹德旺將主營業務迅速轉向汽車玻璃,徹底改變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歷史。
1987年,曹德旺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主營汽車玻璃。才過了五六年,滾滾涌來的利潤便使這個瀕于倒閉的工廠一飛沖天,成為玻璃行業的明星企業。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陸中國股市的A股市場,鯉魚跳過了龍門,成了中國玻璃工業的帶頭大哥!
到2019年,“福耀玻璃”成為中國股市唯一的一家現金分紅是募集資金18倍的上市公司!曹德旺成了中國的“玻璃大王”。
曹德旺的第三個故事:“福耀玻璃”成為跨國企業
很快,福耀公司生產的汽車玻璃占據了中國汽車玻璃70%的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福耀玻璃還成功挺進國際汽車玻璃配套市場,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賓利、奔馳、寶馬、路虎和奧迪等豪華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應商。
多年來,福耀玻璃堅持每年投入巨額研發費用。今天,福耀玻璃的部分高新技術產品,代表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玻璃制造水平,并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福耀玻璃同步研發設計,在美國、德國和俄羅斯設有工廠。
倏忽之間,20多年過去了。2016年年末,已經不再滿足于國內市場的曹德旺,斥資6億美元去美國辦廠。
這樣的大手筆,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求之不得的,制造業回歸美國,它會提高美國經濟的景氣度,為美國增加上萬個就業機會,這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
在國內市場已經獲得了70%的占有率,曹德旺顯然不會就此止步。
曹德旺曾被記者追問,你為什么要把工廠搬到美國去?好像他干了一件賣國的事一樣。
冷靜地看,我們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這證明中國經濟發展來到了第二個階段——資本輸出和市場外溢。到美國去是為了賺錢,把美國人的錢賺到中國人的口袋里來,這是在幫美國人嗎?
這是完全不懂經濟的人才會說的蠢話,可不幸的是,中國這樣說話的人偏偏很多。
但你可能不知道,福耀玻璃是中國第一家引入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也是少數堅持每年投入巨額研發經費并能夠代表當今世界行業最先進水平的中國玻璃企業。
2001~2005年,曹德旺帶領福耀團隊艱苦奮戰,花費1億多元,相繼打贏了加拿大、美國兩個反傾銷案,震驚世界。福耀玻璃也成為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并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6年,美國商務部部長訪問中國時曾點名約見曹德旺。這是一種強人對強人的尊重。
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華人企業家獲此殊榮。有著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企業家獎”于1986年在美國首次舉辦。歷年來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創新精神的杰出企業家才能捧得此獎。
此前的安永企業家獎獲得者包括:戴爾計算機創始人邁克爾·戴爾、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和eBay創始人彼埃爾·奧米迪亞。
海外之路,中國企業走得很難很難。
在接受采訪時,曹德旺坦率地表達了他對國內人才和資金過度流向金融、IT、房地產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稅負重、運輸成本高等問題的不滿,以“現身說法”的直觀方式,再一次激發輿論對中國制造業流失海外、實體經濟趨于“空心化”的關注。
曹德旺的第四個故事:“捐款問責”
我最初對曹德旺產生濃厚興趣,是源于2011年年初那次轟動一時的“捐款問責”。
當時,曹德旺與面臨信任危機的中國扶貧基金會簽署的合同約定:基金會必須在半年內,將2億元捐款發放到西南五省區的近10萬戶困難群眾手中。
善款下發之后,將由評估機構隨機抽檢10%的受助家庭。如發現差錯率超過1%,中國扶貧基金會將對超過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賠償!
另外,項目管理費(成本支出)不超過善款的3%。而目前我國《基金會管理辦法》規定的管理費最高比例是10%。據說眼下普遍的行規就是取的這個上限。
按照媒體的報道,為了對這個項目展開監督,曹德旺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并請新聞媒體全程跟進。
如果說曹德旺的要求過于苛刻,這顯然有些片面。對于中國扶貧基金會來說,這是一次重建信用的機會!
基金會每10天就要向他遞交一份有關項目進展的詳細報告。為了節省成本,而不至于違約吃罰,項目工作人員連越野車(西南到處崇山峻嶺)都配備不起,不得不經常自帶干糧徒步翻山越嶺。
這是一種迥然有別于當下慈善模式的做法。它的本質意義并不在于這次的慈善工作做得多么辛勞和清苦,而在于曹德旺是以一種現代商業化的手段來從事慈善事業。
曹德旺向10萬農戶發放的這2億元捐款,在操作方式上跟他的公司在市場上賺2億元利潤沒什么不同。有法律合同,有精確的成本核算,有全過程的監督反饋,有對工作績效的獎勵和懲罰……
曹德旺說,他希望自己開了一個好頭。他正在推動中國慈善監管的現代化。30歲以前,曹德旺經常過著有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對饑餓的記憶,他比誰都深刻,直到今天他也沒有忘記。這是他一生寶貴的記憶。正是這些記憶,讓他慷慨解囊、樂善好施。
然而,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他,已經成為億萬富豪的他,仍然沒有吃得多好、穿得多好。曹德旺的養生之道,由簡單的9個字組成:別吃飽,別吃好,別跌倒。
看到曹德旺,我們就像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輝煌的未來和光明的路!